当我们说“那个男的有个性”或“别跟我摆架子”,这其实都表示什麽?或许我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及怎么会这样,不是吗?但我们都知道,当想要谴责一个人表现很糟糕时,那是最通俗的用语。

一个人他或许很懒散、毫无动力、心不在焉、沮丧或像只无头苍蝇盲目乱窜,我们最常用“态度很差”来形容这种人。

相信到现在您仍然无法很确切地解释何谓态度,对吗?

其实我们最常用它来形容一个人工作表现很差,之后才逐渐演变成形容一个人的品行。

若要谈懒散,那是从粗心大意延伸出来的副产品,是由许多影响所形成的态度,这些影响可以来自周遭环境(一个无益的工作环境,大部份员工都抱持得过且过等下班的心态)及情况(缺乏工具/设施或可以提供指引的领导),从中因此产生了一种对工作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当然这和个人教养脱离不了关系。

若一定要以学术角度来定义态度,这是对某件事、某个人或某项任务所採取的一种表达方式或观点,至于反应的结果则取决于这件事在这个人心中的份量及利害关系。

举例,一名雇主若有数次聘请年轻员工不好的经验,如年轻员工常常旷工、不愿超时工作及在工作时不专心等,这都影响该雇主未来对年轻雇员的印象。

该名雇主下意识会对年轻员工更加严厉及带有偏见,甚至会更趋于非理性或不愿再聘请年轻员工,这一经历为他造成了麻烦,但倘若上述情况是从朋友处听到,则态度的形成将截然不同,不满程度不会那么强烈。

了解态度是如何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我们才知道该如何进行重塑。很多时候,态度是从我们所经历的事件中产生,并会引导我们的行为,进而影响一个人的自我认知。

假设一名雇主在和年轻员工相处中得到的是失望,他不会特别关照他们、不会听他们的话、也不会尊重他们的意见,最后还会认为所有年轻员工都是不可靠的。

另外,也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态度的形成是作为防御机制以保护自己,无论是不想让老板失望或让人有不合群的感觉,你会学着适应以便可以融入大家。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所表露在外的行为举止将无法准确反映他真正的内在个性,举例,他或许是个开明且接受程度高的人,但因为他的同事对外劳表露出憎恶的态度,他也可能受影响并表现出相同的行为。

另一个常见有关自我防御的例子是听到有上司抱怨员工态度过于消极,他们不满员工时常在未尝试执行前便已放弃一项构思或计划。这类人会有这样的态度,一是他们从未尝试过成功的滋味,二是他们缺乏技能或是毫无方向感,这些态度都是他们最典型的特徵。

在每一家公司必然会有一些缺乏干劲的员工,他们凡事都表现得无精打采,并认为“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带来什么改变”,也因为自己不是老板所以在工作中表现出凡事都事不关己的态度。若这种消极的心态度没有被纠正,恐将妨碍团队建设,破坏公司的团队精神。

一个人的内心感受或情绪和他身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无论是在家里或其社交圈子,所以单凭培训本身并不能完全提供帮助,他也需要心灵辅导,双管齐下来处理问题。

想要改变这一情况,首先需要从其语言及非言词表达方式来着手(例如他的T恤上写了什么字、身上的刺青(若有)、他所读的书籍及他的兴趣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经历来预先改变他的想法,进而纠正及重塑他对人处世的态度。

另外,我们也发现通过集体正面强化是改变一个人想法的最佳方式。在组织中实施一致性及商定的工作价值观及行为有助纠正心态,若再加上奖励,将可鼓励整个组织朝向积极和正面,进而营造正确的工作文化基础。

最后,领导在当中也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大部份时候虽然可以迅速指出问题所在,但当下属或同事表现出怠惰或无精打采时,他们却从未检讨本身对下属或同事所表露出来的反应及态度,其实持续性地唠叨、对创意不屑一顾或鄙视,都是推动恶劣品行的主要催化剂。

当然上述这些都是胥视各别情况及环境而定。欢迎您在下面的留言框中留言,与我们分享您的经历,以创造一个积极的心态,好让我们可以分享及讨论。

English Version